10 月16日上午,人我院于贺兰山校区文荟楼10楼中文会议室举行了题为“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与前沿”的讲座,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中国辽金元文学学会副会长黄震云教授应邀主讲,讲座由人我院丁峰山教授主持, 学院部分老师、研究生参加 。
讲座开始前,黄震云教授应邀为人我院题“博学慎思”等字。讲座伊始,黄教授介绍了现有文学研究工作的几种模式。随后,黄老师就文学研究的转型建设方向进行细致讲解,他指出传统的文献学及文学研究正面临大数据和智库的挑战,作为新时期的文学工作者,首先要关心最新科技,重视学科交叉。其次,要转变研究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文学命题。黄老师强调真正有价值的文学,要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问题,因此要明确文学研究的价值指引,重新划分文学的边界,让文学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此后,黄震云教授就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方法提出了可行的六种方向,分别为历史、文化、文学、考古、时代及思想,并佐以丰富详实的案例,如黄教授以《诗经》中的首篇《关雎》为例,以“参差荇菜”的女子比喻义,“采”与“芼”的古今义之别,及“琴瑟”“钟鼓”等词所指代的日常生活与重大场合等知识,生动展示了古今文化之别所带来的认知差异,指出其中学术可行之处。
最后,黄震云教授就学生提问进行解答,并与现场同学进行亲切互动。在此期间,黄老师以《孔雀东南飞》为例,用其中刘兰芝自述语“十六诵诗书”与刘母“十六知礼仪”之语,启发同学们认真思考古文原典中的微言大义,从已有的材料中寻找学术研究点。黄震云教授还提到,运用交叉学科的思维重新思索、发掘已有研究材料的丰富内涵。如《窦娥冤》中的故事情节,就是古代法案判决的生动案例,而法律条例中,更蕴含众多的文学元素,有待研究者的进一步发掘。
讲座结束后,丁峰山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并对黄老师此次讲座给予较高评价。黄震云教授对中国文学的前沿分析和前景展望的讲座,使同学们对如何进行文学的研究工作有了更深入地认识,不仅开阔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也更坚定同学们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